第41章 造纸工坊-《汉帝崛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朕必须强调的是,所有试验过程及数据,一定要做好记录,方便后期参考分析。
    还有就是,造纸对朕及社稷有大用处,造纸术须列为重要机密,工匠及档案均要严格管理,不得随意流出。
    除朕以外,你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任何造纸术相关信息。”
    “遵旨。敢问陛下,造纸工坊建在何处?”毕岚知道若要保密,工坊所在地的位置非常重要。
    这个问题刘宏也早有考虑。
    “雒阳西郊上林苑,具体位置需要你去实地考察,尽量满足造纸所需。你先选好位置,筹备修建事宜。至于保密性,待修建完成后,朕会派遣军士协助于你。可否?”
    “臣明白了。还有一事,臣可否征召民间造纸工匠?
    臣听说昔日有蔡侯弟子及跟随蔡侯造纸之工匠出宫,归乡隐居。
    那些人可能比宫中匠人及臣都更精通造纸,若能征召入宫,定能有所帮助。”
    “可以。造纸之事交予你,你即可酌情处理。
    不论宫内宫外,看上谁,你直接去请就是,不过征召工匠,均需遵循自愿原则,不可强制,只可以福利诱之。
    此外,还需关注制墨人才,墨与纸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”
    与毕岚又商讨了一些相关事宜之后,刘宏就让毕岚出去了。
    对于毕岚这个既听话又有才能的工具人,刘宏还是比较满意的,心情大好之下,他拿起之前蔡邕呈递的那份应诏者名录,随意浏览着。
    忽然,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    【李儒李文优,左冯翊郃阳人,太学博士弟子……】
    刘宏瞳孔微缩,这个李儒是那个在董卓麾下助纣为虐的毒士吗?
    竟然还是太学博士弟子,不走太学通道,却应诏自荐,看来很自信啊。
    要不要用这家伙呢?
    刘宏一边用手指按揉着太阳穴,一边回想着记忆中李儒的生平事迹。
    演义中的李儒出挑得很,算得上是整个汉末三国时期第一个出场的一流谋士,董卓的不二谋主。
    董卓的诸多战略决策都有李儒的身影,而且李儒也表现出了一流智囊水准。
    劝董卓进京勤王,挟天子以令诸侯,废立皇帝权霸朝纲,示弱迁都瓦解诸侯联盟……
    在董卓被全天下士人抵制的情形下,李儒几乎以一己之谋将董卓推上了人生巅峰。
    可惜董卓得势之后太过猖狂,志得意满又看不清形势,不听李儒劝谏反而相信注定不是同路人的士人,以致于身败名裂,死无葬身之地。
    董卓的败亡并非李儒的责任,甚至李儒还预见了董卓的结局,可见李儒的卓越本事。
    史实中的李儒表现要稍弱一些,可能是阵营原因,并没有得到多少记述。
    但仅凭史实记载李儒官至郎中令这一点,也可以看出他是个人才。
    才华这一点毋庸置疑,真正令刘宏犹豫的是李儒的人品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