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陛下可还记得,当初我曾说过,平衡南北差距,当从科考开始。” 这是那次朱棣带着姚广孝过来,朱高爔为了让杨溥获得晋升之机,所以说出来的。 科考为什么重要? 因为这是国家的抡才大典,确保国朝有源源不断地人才进入朝堂官场! 所以从这方面着手,平衡一下南北士子,减少南方士子高中的比例,完全可以做到朝堂之上的南北平衡。 只怕要不了十年,南方士绅就会呈现出颓势,绝不会如同眼下这般嚣张跋扈! 朱棣此刻也领悟到了朱高爔的想法。 但是问题在于,该怎么做呢? 科考取士南北差异大这个问题,一直都是大明王朝的心头病,洪武年间还闹出了一场“南北榜案”,丢尽了整个国朝的脸面! 最后太祖高皇帝亲自策问,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,焦胜为探花,是为夏榜,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,故又称北榜,而南榜高中士子则是倒了血霉,仕途大多断绝。 甚至那南榜状元陈??,大明王朝的第六位状元,本应有着一个锦绣前程,却被迫卷入了这场是非争斗中,仅仅做了不足二十天的状元,就被革除功名,车裂而死! 虽然自那以后,历代科考主考官也引以为戒,会注意一下士子的南北籍贯之分。 但是问题在于,南方乃是人文荟萃之地,而北方则学教不兴,双方才识水平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。 这样就导致历次科举大考,都是南方士子霸榜,而北方士子能够高中者不足一成! 长此以往下去,大明朝堂将会全部被南臣把控,这也是朱棣一直在忧心的一大隐患。 “爔儿,可有良策?” 朱高爔点了点头。 事实上,永乐二年的会试主考官,正是解缙和黄淮二人。 而那解缙也确实不当人,将曾棨、刘子钦、杨相、柴广敬等江西才子全部给录取了,不怕招的多,就怕招的少,丝毫不顾及国朝隐患。 解缙如此作死,也很难怪他日后落得个“雪地冰雕”的凄惨下场了。 “陛下,这会试主考官,最好是一南一北,这样才能让人信服!” 一南一北吗? 第(2/3)页